我為什麼講到這個?之前是講什麼?我們之前講什麼才講到這個故事?(大象〔族人〕。講到大象〔族人〕。)大象(族人),但它和吃葡萄有什麼關聯?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?(加持,加持物。)加持。(加持物。)啊,供養葡萄,然後得到加持,對嗎?(供養它們,然後帶回家吃。)供養它們,然後帶回家吃。(是的。)(當我看到師父從法相中走出來時,我很害怕。)噢,什麼?(師父說,如果你看到師父從法相中走出來,你可能會嚇得逃跑。)嚇得拔腿就跑。啊,對啊。因為我說,如果你們供養而我真的吃了的話,那就沒人供養了,或者你們會被嚇跑。你看,他們真的跑走了。
並不是說她很害怕,只是會有點所謂的震驚。她感到震驚,不然她不會跳下樓梯。她太驚訝了,所以才會有那樣的舉動,對吧?(是。)但如果那是假的手,怎麼能給真的葡萄呢?(不,那不是假的,師父。整個化身都真實地顯現出來了。)真實地顯現…(然後我看見師父…)化身並不是這個肉體。(但您的手是真實的。)是嗎?好。(因為我曾經和其他師姊開玩笑說,師父個子小,但她的手很大,也就是護法的手。)那天,我真的顯現給你看了?(是,是真的。您整隻手都顯現出來了,師父。)好,這個故事在這裡分享就好。(我可以請求您的允許嗎?)如果在外面講這個故事,人家會說我們說謊。
好,還有別的事嗎?當你從樓梯下來,告訴其他師姊時,她們相信你嗎?相信嗎?(那些師姊把加持的葡萄都分去吃了。)吃得倒很快。是,但蘋果的故事不是你說的,對嗎?(不是,不是我說的。)我聽到的是蘋果的故事。剛才我還在試著回想蘋果的故事,但我不記得葡萄的故事。(是。)但吃蘋果怎麼會變成吃葡萄呢?但我記得的故事是,每個人都爭先恐後要去親吻那個師姊的手。(這個,這個,師父。)啊,就是這個?(是,就是這個。)啊,那就是真的了?(是的。)我搞混了,不知道究竟是蘋果還是葡萄。(是。)所以是葡萄,不是蘋果,對嗎?(對。)你下來的時候,她們親吻你的手,對嗎?(是。)是哪隻手接到葡萄?(這隻手。)好,我懂了。(我可以請求您的允許嗎?)好,謝謝。我們跟同修說這個故事,不會擔心,但是會擔心外面的人聽了會害怕。他們會嗎?還是不會?
但是有一個關於蘋果和準同修的故事,對嗎?(是的。)蘋果的故事並不是同修說的。(不是。)在哪裡?蘋果的故事是誰發生的?誰發生了蘋果的故事,讓我想想?(在〔加州〕聖荷西。)在聖荷西?(是。)你認識那個人嗎?(是,我認識。但那個人不在這裡。)但你知道那個故事嗎?(不,我忘了,師父。)你忘了?太多細節了,你不可能全部記得。(我只記得,因為那個人從階梯上跳下來並大聲喊叫,讓我很緊張。)然後你就記住了。太緊張了,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,對嗎?(是。)看到了嗎?比方說,如果我像那樣化現在外面的人面前,他們大概會〔嚇〕「死」。他們會昏倒,然後,沒有人會再供養東西了。
但有很多人會像這樣供養東西。啊,我的意思是,有很多人是我的信徒,很相信我,但不是弟子。不是真正入門的弟子,因為他們不想修行,因為太難了。他們相信我,這樣我就可以幫助他們,只是幫助他們自己而已。但如果有人跟著我學習,成為入門弟子,那麼他們的五代也會獲得解脫。而那些只是祈求幫助的人,我只會幫助那個人而已,但很少…我可以幫助他們的親人,但僅限於特殊情況。否則,只有那個人會得到幫助,如果他們有修行的話,或是對師父有信心。或是和那個人很親近,同時也相信我,那也是可以的。否則,他或她的五代不可能獲得解脫,不像弟子的情況那樣。〔弟子〕必須努力修行,持純素,打坐,那麼他或她的親屬,來自父母親兩邊的親屬都會獲得解脫。我說五代超生是很謙虛的說法—因為如果我說更多,人們會認為我在說謊。五代不算什麼!
我在這裡順便解釋一下。否則,你會說,你必須很努力修行,師父才會讓你解脫。但外面的人根本沒修行,只是偶爾吃素一下;或只是每個月初一、十五吃素,拜師父兩、三次。或是誦念兩三句,師父就會帶他們解脫,或是也會救度他們。不,這是不一樣的。你有修行的話,你所居住的社會也會受益。你周圍的人、你的朋友,每個人都會受益。你的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、一百代,如果他們的〔業力〕較輕,都會獲得解脫。如果業力較輕,他們都會獲得解脫。如果業力深重,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。比方說這樣。如果你的親屬和家人想要獲得解脫,他們都可以達成願望。如果有人不想解脫,那當然我們不能強迫他們,他們就必須再回來當人。
有些人相信我,相信這個法門,不是相信我。他們相信我有好的法門,他們這樣相信,那麼他們也會因為對我的教理有信心而有功德,從而〔獲得解脫〕。我的教理並非我自己的,而是自古以來,上帝和佛陀的教理。每位明師都教一樣的。所以,對這個教理有信心,就是對真理有信心,懂嗎?然後你自己就會獲益。從這一點,而產生了大乘和小乘佛教的傳統。大乘就像一輛大型車,可以載著我們和許多其他人。小乘就像一輛小型車,只能載我們自己。或另外兩三個人。這是為什麼它被稱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。
大乘是給發下宏願的人修的。當我們修行時,我們知道不僅我們自己會受益,我們已經去世或墮入地獄的親人都將獲得解脫。所以,這就是所謂的發下宏願。而當我們還在修行時,即使尚未證得佛果,但也已經開悟了,已經證得聖人或比較低階的聖者果位了。〔因為〕聖人有許多等級。或者當我們達到菩薩等級時,就能成就辯才無礙,能為眾生說法,令聽者生起信心,並幫助許多人獲得解脫。所以稱為大乘。
至於那些相信的人,他們會相信是因為他們相信宣揚真理之人的真理。而那個宣揚真理之人也相信真理,並為真理而努力且始終處於真理之中,因為這種強烈的吸引力,人們對此深信不疑,所以雙方是和諧的。在和諧中,把人們吸引過來。就像磁鐵一樣。比方說,磁鐵會把針吸過來,對嗎?而那根針碰到另一根針,又把另一根針也吸過來,了解嗎?啊,就像這樣。
磁場只是一種物理現象,但它卻如此強大。可以把三、四根針吸在一起變成一串。有時,它可以吸住五、六根針,有些雖然吸力弱一點,但還是吸得住。是!所以靈修的力量當然是存在的。只是物質的東西,磁鐵的磁力就能這樣吸住東西,更何況是修行磁場的力量。當然會有影響力。所以我們修行也可以吸住一堆針。
好啦,好。好,這樣夠了吧?是!難怪這麼多人問我這個問題。有些人甚至會嫉妒說:「何必麻煩自己修行呢?要持純素、打坐,經歷那麼多的艱難,甚至還要去參加共修。然而,其他那些人甚至沒有修行,而師父仍然說:『是,好。』」好不好是由我決定,對嗎?是我的權利,我想救誰就救誰,想給誰就給誰,你有什麼好嫉妒的!比方說,我給你五千,給那個人一萬。那些都是我的錢,你幹嘛嫉妒呢?我想給誰都可以自由地給。是啊!你已經夠了。怎麼還嫉妒別人呢?是!比方說這樣。你們想問我什麼嗎?噢,是嗎?
(師父剛才說,弟子的九代都會獲得解脫。我想分享我家裡的情況來印證這個事實。我母親過世了,師父。後來我來台灣〔福爾摩沙〕印心,我在打坐時請求師父讓我知道母親此刻在哪裡。但我什麼也沒看到。在那段時期,我在〔美國〕北卡羅來納州的姊姊看到師父把我母親帶走了。師父穿著一件黃色衣服,我母親也穿著一件黃色衣服。兩個月後,姊姊打坐時看到母親也在〔上面那裡〕,修行師父傳授的觀音法門。我想向您道謝,師父)。
黃色象徵第二界。她去到了上面那個境界,而不僅僅是黃色而已。並不是說你上去那裡就必須穿黃色衣服。不用擔心。誰喜歡紅色,就穿紅色。如果有人喜歡白色,那也沒關係。穿黑色也是可以的。別聽她說,然後就認為:「天哪,穿黃衣就像個出家人。師父強迫她的母親在上面那裡出家」,不是這樣的。你不需要穿黃衣也能修行。你的心是「黃色」的,就可以了。金色的心。
這種事,不需要你來印證。有各種類似的故事,對嗎?我們同修對這方面已經知道很多了。何必還要你印證什麼?是啊!不過我們把這故事講給同修聽,他們都懂。但是外面的人,他們什麼都不懂。(是。)他們不僅不懂,還會說我們在自吹自擂。這是為什麼跟著師父修行,我告訴你們,不要講修行體驗。並非我要禁止你們什麼事。當我這麼說的時候,很多人也誤解了。「天哪!我們修行,她卻禁止各種事情,不讓我們講任何體驗。那我們修行做什麼呢?她一定在欺騙我們!」
對於外面的人,我們說也不是,不說也不是。如果我們講述自己的體驗,他們會說我們在誇耀。他們會說,我們故意講這些體驗,為了要號召、吸引其他人,如此我們就有更多同修,來傳播這個「宗教」等等。如果我們把體驗說出來,他們要嘛就是不相信,要嘛就是誹謗我們。因為他們不了解如此奇妙的事。如果我什麼都不說,他們就會說:「她一定隱瞞了什麼。如果她拒絕說出來,那一定是有什麼很嚴重的事。但如果她不說,我怎麼知道呢?」諸如此類。所以無論怎樣,我們都贏不了,我們左右為難。(是。)我們必須看時候,看對象是誰。(是。)
此外,如果我們在不合適的地方談論自己的〔體驗〕,而且通常如果我們一直誇耀,我執就會增長,然後變得很驕慢。人們會一直稱讚我們,說我們是菩薩。如果他們一直稱讚你,你就會失去所有功德。如果人們誹謗我們,我們會有功德,因此不要害怕別人罵你。但如果他們罵我們太過分,我們會擔心他們毒害外面無辜的人,如此而已。否則,對於被罵的人來說,確實很有好處。
受到稱讚的人應該要感到害怕。有時候,我只是稍微稱讚你們一下,明天你們就做錯事了。現在看清楚了嗎?(是。)很多時候都是這樣,這就能證明這一點,對嗎?甚至連修行很久的同修也仍然沒通過。稱讚一次就足以讓他們陷入麻煩,因為我執會立刻膨脹。天啊!這麼好,這麼棒。繼續完全照著昨天的方法做。但今天的情況不一樣。昨天的情況不一樣。沿用昨天的做法是不對的,因為昨天,師父稱讚我們。
就像前幾天,還記得出家人演戲演得多麼精彩。我還稱讚了他們一次,對嗎?我說:「噢,他們演得真好,這麼快就準備好了!時間如此緊迫,但他們卻這麼快就把服裝做好了。然後他們怎能表演得如此生動,儘管他們沒有足夠時間—但仍然把所有台詞記得一清二楚。只有兩三天時間,他們卻做得這麼快。縫製服裝,全都自己來,裁剪、縫紉到完工—就這樣,很快、很快、很快、很快,好有才華!」我是真心這麼說的。如果我認為他們做得很好,那我當然會這麼說。
稱讚了之後,然後隔天、下一次、下一回,就表演得很糟糕。看他們表演,讓我很難為情,我幾乎想站起來離開。我邊看邊覺得很不好意思。其他出家人也說同樣的話:「今天的表演讓人很難為情。」表演得完全糟透了。這是為什麼我告訴他們,如果有錄影下來的話,就把錄影帶裡的那個部分剪掉。不要讓那場表演外流。太丟臉了。情況就是這麼糟糕。表演本身就令人尷尬,就連核心故事也讓人感到很難為情。當他們在表演時,音樂甚至自動停止。他們的表演就像「虎頭蛇尾」一樣。
所以,受到稱讚的人應該感到害怕,對吧?除非我們不再有我執,那時我們做什麼事都是為了別人,而不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。然後,那個時候,如果人們稱讚你,你就不會那麼害怕了。「有點害怕」並不表示不害怕。但我們知道,我們會更小心。我們的我執已經消失了。所以如果有人稱讚我們,我們的感受和被人責罵是一樣的。那麼這對我們會有些幫助。別人稱讚我們時,我們應該害怕,但別人責罵我們時,不應該害怕。
所以你會看到那些跟隨我很久的出家人,比方說,有時候我會派他們到某個地方給人印心或傳播我的教理,這是我允許他們做的。然後他們會留在那裡執行工作。但是那些準印心者必須持純素三個月,讓自己更淨化。因為我的弟子們擁有小的靈性能量。當他們去到那裡時,人們會向他或她頂禮,就像向我頂禮一樣。
就連我自己,我也從未要求任何人向我頂禮,對嗎?第一,因為我擔心我的我執會過於膨脹,變得像大象(族人)一樣大。然後它會踐踏我所有的美德。我們的美德如同烏龜那麼小,但我執卻像大象一樣大,它會把美德踩死,就像之前的那則烏龜的故事一樣。因此,第一,不要頂禮。
第二,如果人們像那樣頂禮我們,那就表示說我們看不起人。每個人都是佛。如果我們是靈性領袖,就必須引導〔人們〕走正確的路。現在,如果我帶領他們變得比我們更卑微,那他們何時才能提昇上去?從一開始,觀念就要宏大。因為觀念很難改變。很多人已經有錯誤的觀念很久了。現在我們甚至教他們另一個錯誤的觀念。但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糾正一個錯誤的觀念。既然已經糾正了,我們就不應該再增加另一個錯誤的觀念。從此刻起,我們已經平等了。我們還要等多久才能達到平等?
人們內在本來就有佛性。他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佛性。並不是說要等他們成佛了,他們才是佛。只不過他們還沒有了悟自己的佛性,所以不知道自己是佛。佛性永遠不會失去。無論他們有沒有了悟,佛性都是一樣的,他們和我們仍然是平等的。